昨天的「承天寺」之走,真的是破了自己許久以來的記錄。你瞧:23172步喔。
媽媽離世已三個月多了。她卻永遠活在我內心的風景裡。我踏著石階,邊走邊想。
不管是難過還是想念;又或者快樂還是期待,都有各自「流動」的管道。而我,總喜歡以「移動腳步」,儘可能與大自然接近的方式,聯結或平衡種種的情緒。
說到「情緒」,記得某天,晨讀英文的內容,也提及。我還將部分内容與聯想分享在臉書。以下:
晨讀英文的內容講到有關「情緖管理」。
我被這一段吸引。筆者回想小時候,他這樣說著:
When I was a child, I often accused my brother of making me mad. My mom was quick to correct me. “He can’t make you mad,”she would say. “He just does things, and you choose how you respond.”
小時候,我經常指責哥哥愛惹我生氣。媽媽總是會很快糾正我。她會說:「他無法強迫妳生氣,他只是做了一些事,而妳選擇了某種回應方式而已。」
Michelle: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施以諾博士。他是名作家,也是位精神科治療師。我喜歡他的運作方式。他總是先講小故事。然後再導入內心層面。
記得有一天,在電視上,聽他講到有關情緒方面的故事話題。我從中也得到些許體悟。
每個人難免遇及情緒不穏的波動,那不是病。重要的是,要懂得稍稍掌控自己的情緒回穩的速度,以及方向變通的能力。
不要太刻意於起跑點的領先與否。最棒的
贏,乃在於你是否能將挫折視之為「轉捩點」而繼續腳步的移動。
選擇固然重要,但我會覺得,選擇過後的路,更是關鍵。因為當有了選擇,責任便隨之而來,要相信自己,要持續走下去。
心情文字最後,特別要記下這件事。是什麼呢?啊,是上個月的某天,收到葉子寄來特別的禮物。非常感動。是這個:
誠實地講,我是個畫畫的白痴。從小到大,對畫畫這個行為,深藏莫名的恐懼。我到現在仍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莫非上蒼的安排?要我更深的去面對?
總之,我「終於」打開了它。而且鼓起勇氣挑顔色去試著塗塗。透過著色,從黑白轉而有色彩。人生種種,不也如此?當心處恐懼無光時,唯一的出路是克服面對。過程也許走來艱辛,無論如何,希望常在。